唐军13000人对阵日本42000人,战

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封建王朝的建国史,正像《三国演义》开段所说“天下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,在分分合合中,一个新的王朝便取代一个旧的王朝。在这些朝代的更迭中,中国始终是一个东方强国,无论经济上还是军事上,都不输世界任何一个国家。然而到了清末,中国却备受弹丸之地的日本数次欺凌,无不让人痛恨清政府的无能,进而扼腕叹息。中国和日本比水而邻,在历史上曾是友好的朋友,也是后来的冤家,两国最早的战争冲突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唐高宗时期。

一、战争爆发的前因

在唐朝初年,高句丽、百济、新罗是朝鲜半岛上三个比较大的国家。隋朝时,高句丽依仗自己的强大,蔑视隋朝使者,对隋朝不敬,为此隋炀帝三征高句丽,然而由于人心离散,没有取得像样的战果。到了唐朝初年,高句丽依然我行我素,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里,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,虽然战果比较辉煌,然而并没有对高句丽形成毁灭性打击。太宗病逝后,高宗即位,此时三国中的新罗由于国力弱小,遣使入唐,甘愿称臣。高宗即位后忙于稳固统治,没有将精力用于朝鲜战场,这就导致高句丽自恃其能,怂恿百济数次攻打依附唐朝的新罗。

新罗向唐求援,唐帝国便不能坐视不管,显庆五年,唐高宗遣大将苏定方率水陆十万大军救援新罗。苏定方连战连捷,斩首万余人,拔其城,一举攻克了百济,解了新罗之危。唐军返回后,本投降唐军的百济贵族扶余福信看唐军主力回国,又萌生贼心,他从日本接回充当人质的百济王子扶余丰,联合百济旧民造反。然而在驻百济唐军刘仁轨的孤军反击中,百济叛军并没有占到便宜,于是扶余丰便向高句丽和日本求救。日本本来就对朝鲜半岛垂涎三尺,得此机遇当然是求之不得,于是日本果断出兵援助百济,战争从唐军与百济军,转向唐军与倭军的正面对抗。

二、战场实力的对比

倭军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,一股脑派出了人的作战部队,而唐军当时在朝鲜战场只有人,人数上处于劣势。在战船上,日军拥有多艘战船,唐军只有艘,严重的不成比例。然而值得欣慰的是,唐军虽然人数少,却都是百战之师,并且盔甲,武器,及将领对战术的运用都比日本强。战船虽少,不过也都高大坚固,做工精良,远比日本战船先进。

三、战争过程

年8月,刘仁轨率领的唐军水师先行到白江口,很快,倭国的先锋水军四百多艘战船也延绵而来。双方随即展开激战,刘仁轨通过分析战场上事态的对比,果断决定用己之长攻敌之短,他让唐军水师兵分两路,依靠船高壁坚,将日军简陋的小船围拢起来,然后居高临下,弓箭招呼,当即射死数千倭兵,然而鉴于倭兵数量实在太多,刘仁轨不久又改变了战术,他让士兵把弓箭换成火箭,火攻聚拢在一块的日本战船,一时间,唐军火箭漫天,火借风势,日本战船全部陷入火海中,海水都被烧成了红色,倭兵也烧死的烧死,跳水的跳水,一万多倭兵都葬身白江口。

在海上取得胜利的同时,陆地上的唐军也锐不可当,百济,倭奴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,被杀的人仰马翻,百济王子扶余丰脱身而逃,不知所踪。唐军乘胜水路并进,倭军“一时并降”,全部跪于泥泞之中主动交了械,听凭唐军发落。

四、战争结果

唐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,以少胜多,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杀的落花流水。此一仗打出了唐军的威风,从此倭国再也不敢斜视华夏,转而乖乖的结好唐朝,不停的派遣唐使来唐学习各种技能,而这种学习持续了一千多年,直到丰臣秀吉再次侵略朝鲜时结束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oiwmh.com/hbwh/21140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:15897845612
    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