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性斜视是什么造成的?

本文导读:内斜视一般俗称斗鸡眼。眼位向内偏斜。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。在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。偏斜角度通常很大。

  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正,有偏内、偏外或上、下不正的情形。属眼外肌疾病。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。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,眼球无运动障碍,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;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、复视,并伴眩晕、恶心、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。斜视病因复杂,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治疗,对病因不明者,尚无理想方法。

而内斜视一般俗称斗鸡眼。眼位向内偏斜。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。在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。偏斜角度通常很大。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,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-3岁左右,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,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;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调节力与屈光状态无关。

现我们介绍一例先天性内斜视的病例给大家供大家参考。

患者,男,62岁。于1996年2月左眼出现异物感、刺痛等症状。患者于1997年5月16日入院。

眼部检查:结膜充血(+),无沙眼滤泡,角膜透明,KP(-),泪道通畅,眼底检查视盘较小。眼位:左眼瞳孔正对内眦角,斜视角>45°,只能轻度向外转动,右眼向各个方位转动正常。视力:右眼1.0,左眼光感。患者自诉生后左眼就出现明显内斜视,否认高烧抽搐病史,否认外伤及头面部手术史。

诊断为:(1)左眼先天性内斜视;(2)左眼弱视;(3)慢性结膜炎。

予以手术治疗,手术方法:(1)于左眼内眦沿角巩膜缘后作切口,分离至暴露出内直肌附着点,距其2mm处套环状缝合,断肌,将其后徒至角巩膜缘后10mm处固定;(2)沿外眦角巩膜缘后作一切口,分离至暴露出巩膜,一直分离到赤道部以后,上至上直肌,下至下直肌,其间巩膜表面光滑,均未找到外直肌及其附着点。术中又将内直肌缝线拆除,眼球基本回到正位,且能轻度左右活动。

术后随访3月,术前症状消失。

讨论
  
眼肌缺如的病例在临床上极其少见。本病例左眼先天性内斜视,外转受限,且斜视角>45°,系因无外直肌所致。手术中将内直肌缝线松解后,眼球无这组内外对抗性直肌,眼球方能回到正位。但左眼球能向左右轻度活动,向外为上下斜肌有外转的次要功能维持,向内为上下直肌有向内转的次要功能维持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oiwmh.com/jbyl/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:15897845612
    当前时间: